close

海島度假的聖地,

遺世獨立的明珠,

純潔無暇的淨土,

南太平洋的天堂。

 

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塔希提島(Tahiti),但是在港台翻譯為大溪地,一下就熟悉了起來。大溪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向風群島中的最大島嶼,位於南太平洋。雖然群島總面積只有約一千平方公里的島嶼,是南太平洋著名的旅遊聖地;但大溪地群島得海洋面積十分巨大,可達約四百萬平方公里,與歐洲面積相同。這里四季溫暖如春、物產豐富。居民稱自己為“上帝的人”,外國人則認為這裡是“最接近天堂的地方”。

 

通常來說,了解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便是了解它的歷史,大溪地作為太平洋上一個不起眼的海島,歷史卻並不短暫。

 

大溪地在約100萬年前到300萬年前的海底火山噴發中形成。沒有太多的史料可考究早起的文明,根據考古推斷,大溪地的原住民文化,最早可追溯到3000-4000年前的東南亞原住民文化。大約在公元前200年左右,第一批大溪地人經過長途跋涉,自東南亞或印度尼西亞出發,經斐濟、薩摩亞等地,來到大溪地,成為了首批移民。

 

1767年英國海軍瓦利斯船長來到大溪地(當時一般稱奧大赫地),將本島命名為國王喬治三世島。 1768年,布干維爾於來到島上,他宣布本島屬於法國。 1769年英國航海家科克及1788年英國科學考察船「恩惠號」船長佈萊皆到過本島。 。一年後,大溪地群島被瓜分成數個部落和領地,致使關於波利尼西亞起源的學說出現了多個版本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有越來越多新教和天主教的傳教士們登島宣傳教義。

 

最早的長久定居的歐洲人是倫敦新教會的成員(1797),他們協助當地波馬雷家族控制了全島。波馬雷二世皈依了基督教,戰勝了大溪地島其他諸酋長,建立一個具有文字法律的教會王國——波馬雷王朝。在波馬雷三世及女王波馬雷四世在位時,大溪地人與教會對抗,疾病、賣淫、酗酒氾濫,又有歐洲商人和流浪漢的影響,教會權威受到了挑戰。在19世紀,法英兩國展開了宗教、商業和戰略上的全面戰爭,而大溪地群島無疑成為了兩國紛爭的戰場。 1842年,皇后波馬雷四世最終簽署了《法國保護協議》(關於大溪地和茉莉雅島)。此後,大溪地最後一位國王波馬雷五世於1880年接受成為法國的附屬國。

 

總的來說,大溪地歷史中交錯著海島的野性與歐洲的浪漫,像改變成電影《叛艦喋血記》的邦蒂號叛變事件等,等待著我們去發掘更多驚奇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克拉拉旅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